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

屈原乃断袖?

此文写于2008年3月27日,并修改一些重贴。

说实在,我以前是对同性恋没啥感觉。直到有一天看了李安导演的断背山。那细腻的感觉连我这种大剌剌的人也感受的到真的是王道,好看。那时候我可以从电影里的人物感受到的只有爱情。完全和什么奇怪同志爱扯不上关系。那时看完真的很感动。然后开始认真思考。同性之间是否真的有爱情这回事?过后发现爱情从来就是爱情,是可跨越物种,领域、年龄的。爱情从来就无关于你究竟是谁,是什么性别吧。


好了,文归正传。屈原这位2300年前的伟大古人。他为世人留下的印象除了他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外,还有很出名的诗集[离骚]、[抽思]、[九歌]、[渔父]等。[离骚]这诗集里所呈现的都是对楚怀王听信奸臣谗言,国家前途实在有够让人忧心之类的感觉。说来惭愧,我中学时期对屈原只知道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不忍以后看见楚国因为楚怀王听信谗言而导致败亡而投江自尽。我懂的只有那么多,对[离骚]里的内容我实在不大清楚,因为离骚里的高难度文采不是那时候低程度的我能理解的。我不是说我现在程度很好,只是我上次听了一位师兄说关于屈原是同性恋后觉得好奇就上网稍微翻翻。为了了解得更深入我难免不得不去试试阅读[离骚]了。

读完后证明一点,我还是看不明白!实在对不起我以前的华文老师,不过她以前教我的东西的确没办法解读很多高品质的文笔,所以我一秒后就释怀了。不过屈原的文笔有够高深啊!读了两次还看不明白所以我索性找白话文翻译来解算了。(其实还可以读多几次的,但是离骚实在有够。。。长。。。唉!老原!你真的很多牢骚耶!)

而《離騷》中的那句最膾炙人口的名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正反映的是詩人年長色衰時的無奈心境。发现了一点吗?屈原自称“美人”耶!一位堂堂男子汉诗人竟然自称为美人。。。奇怪!奇怪!

据说屈原是同性恋的说法是在1944年9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了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在当时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并遭到多人围攻。孙次舟又撰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坚持自己的观点。作家朱自清请来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主持公道,然而闻教授给了孙次舟教授四个字:完全正确,肯定了孙次舟对屈原的发疑是楚辞研究的重大发现:“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椿历史事实……”闻一多进一步阐明了此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们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即成为“文学弄臣”。当时各国间战事频繁,“忠君”远非时尚,“朝侍楚君,暮为秦僚”并不会招致非难,即使象提出“忠”与“孝”的孔子本人也频繁地周游列国,并不因不能专事鲁君而自愧。再说战国时代盛行崇尚男风,人们并不以此为惭,所以屈原在诗歌中自称“美人”,对自己的仪表多有夸耀,在诗句中对同性爱情作大胆表白,并不出奇。

还有,《抽思》中的這句:“結微情以陳詞兮,矯以遺夫美人。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如果以情侶間傾訴衷腸來解釋,就非常合乎情理,其“曰黃昏以為期”,甚至可以理解為曾經的約定,相伴終生,都不為過。看完这些以我的低程度(还是已有屈原是同性恋的先入为主地想法)感觉上真的好像在看情诗。

除了孙闻两人,过后也有很多大人物学者,都通过考证证实了屈原的同志身份。如梁启超的学生、费孝通的老师潘光旦([人民的诗人屈原]作者)说过:“在[九歌]、[渔父]、[离骚]、[远游]、[九思]等诗里都可以看作他和楚怀王的关系从亲密到疏远过程的艺术记录。”

据说那篇经典情诗[少司命]就是屈原写来献给楚怀王的,里面的“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满堂都是美人,为什么你只看我呢?还有“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句显示出屈原得到爱情的喜悦心情。

再有,屈原詩中反复出現的“美人”、“靈修”,再怎麼牽強附會,也沒辦法單以愛國,而不涉及情愛去片面理解了。在这关系中,屈原因该是女的,因为他总是自称美人;他曾称楚怀王为灵修,据专家说灵修是以前古代女子对恋人的称呼。

就因为这样,有人推测,屈原之所以会投江自尽是因为楚怀王有新欢不再宠幸他了。以他那以爱至上的情操思想(无论爱国还是爱情也叫爱)所以才会想不开自尽。如他不是因为对楚怀王的移情别恋没办法释怀的话,当楚怀王不信任他是他大可以到别国去阿!“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不是男子坚强的自尊体现吗?

不过想想,屈原年輕時想必也曾豐神秀美,加之才華出眾,才得寵于楚王。可君王后宮光佳麗就三千,更別說那些處心積慮想要擠到君王身邊的美男們,不時冒出來個宋玉啥的,長得比屈原更年輕更帥,才情也堪與之相較,他才逐漸失寵于王,也是必然的結果。只是,屈原記性太好,忘性太差,即便四處流浪,還心系國家,對楚王當初的斷袖之誼也一直鬱鬱難忘,終于,沉江而去。

大家也别太在意啦!以前战国时代很流行男风的,什么叫男风呢?就是男子与男子相恋,现代俗称同性恋。中国古人不歧视和不忌讳男风的,他们对同性恋的看法估计比现在前卫,这一点可以从大量古代文学作品中看出。豪富,官商文人豢养俊逸小童者多已。这也许和中国没有宗教禁忌有关。所以以前不只西方有同性恋,中国,日本也有啊!


其实依我的看法,尽管屈原是同性恋。但是他所做出的贡献就能让人遗忘吗?再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私隐。我想屈原也没想到他的性取向会为社会所关注吧!也没人说同性恋者不可以爱国吧?尊敬他是因为他有才,爱国。他是不是同性恋我们没办法100巴仙证实,不过我们能体会的是他诗中的情景,他的文才,情操。


端午节快乐,粽子多吃没关系,注意消化。




没有评论: